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回复: 0

【IUCSSA】视角周年刊|经验是创业的根基 Corinne Wang:市场营销源于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

  周

  年

  年

  刊
1.jpg
嘉宾简介

  Corinne Wang: 曾在海外留学和就业,熟悉东西方文化;拥有20多年外企管理经验,先后就职于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集团和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自主创业前,曾是LVMH集团旗下法国娇兰品牌的市场部总监;对于品牌建设和管理,零售和消费者洞察,美妆和时尚产业,拥有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大学阶段

  01

  您在大学期间有过哪些实习经历?

  我大学就读于北京大学法语系。北京大学是学术氛围很强的地方,非常适合潜心做学问,跟外界的交流不是特别多。所以,一直到临近本科毕业,对于未来和职业的规划,还是十分迷惘。懵懵懂懂保了研。研究生期间,作为助教,教过公共法语课;也接受学校教工科安排去法国公司实习过,担任公司法国技师的翻译。通过不同的实习经历,接触了各行各业,渐渐知道自己喜欢并且擅长做什么工作。最特别的经历,应该是参与接待法国著名学者Paul Ricoeur(保罗·利科),在其访华期间担任他的翻译。访问结束后,获法国大使馆文化处颁发的政府奖学金,去法国留学。

  02

  怎样可以让实习经历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拓宽我们的视野有所帮助呢?

  我认为每一份实习都是很重要的。实习更多的是给你一个机会去了解这个行业,并给出自我判断 —- 自己喜欢并擅长做什么,是否适合这个行业。做好一份职业是一辈子的事情。长期、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才可以有所建树。如果入职场以后好几年仍然还在寻找自己适合的职业,机会成本就会高很多。所以,利用实习的机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才可以长期坚持、才可以无悔投入)、自己擅长的事情(做擅长的事情,可以事半功倍),很重要。

  几点建议:

  ◆广撒网:趁着年轻,不妨多看看、多体验;

  多自省:坦诚面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后才可以扬长避短;

  不设限: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是实习生,就畏手畏脚,先告诉自己“我不行”。不要盲目自信,要多看多学,但也不要妄自菲薄,给自己设限。要全情投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留遗憾。

  03

  是在欧莱雅的实习机会让您发现了您很喜欢市场(marketing)这个行业相关的工作吗?

  是的,这也是我在工作了一年后,没有返回并攻读商学院的一大原因。因为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并发现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很多marketing driven的公司如欧莱雅、宝洁(Procter & Gamble)等都会在985、211等名牌大学招收应届毕业生,并进行培训。他们不会只招收市场专业的学生,而更看重他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因为市场营销行业会对一个人有很高的综合要求,很多是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欧莱雅,通常会说“诗人和农民”,既要有诗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要有农民一般的脚踏实地
  公司选择

  01

  不管是您现在的创业方向还是以前的工作方向,都是很多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您认为如果想要进入像欧莱雅,雅诗兰黛这样的公司工作,同学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有什么样的经历才能在应聘时更有竞争力呢?

  进入像欧莱雅、雅诗兰黛这样的大公司,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校招。如果错过校招,也可以先积累工作经验,通过社招进入。在正式进入之前,可以通过实习的方式多做了解。大的公司里面也是有很多分工、很多职位的,如市场营销、销售、培训、人事、财务……等等。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了解公司是如何运作的,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不同的职位,看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除了聪明伶俐、踏实肯干、有主动性、创造性等常规要求外,一般来说,有过一些实习经历,心智相对成熟一些、做事靠谱的同学,也有优势。不管怎么说,招人是为了用人。要做到让自己有可用之处。

  我用过中国的和法国的实习生,总体来说,法国的实习生心智会更成熟些,较少孩子气,勇于承担责任。曾经有个实习生给大家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年的实习生在实习结束的时候,都会把一些系统常规操作“交代”给来接班的实习生,口口相传。这一位实习生把这些常规的操作编写成册,有很详细的步骤,并且图文并茂,方便后面来的实习生直接使用。充分体现了他的主动性、创造性、行动力和团队精神,让他在所有的实习生中脱颖而出。当然,最后他是为数不多实习结束后就被直接聘用的实习生之一。

  02

  从您Linkedin看到您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像欧莱雅这样规模较大的公司入职,那么对于目前迷茫在是应该选择成熟的公司还是选择在发展中的公司的同学来说,怎么样的选择会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

  作为第一份工作来说,我会建议大家从大公司先开始。大的、正规的、行业领先的公司会更好。因为这个公司能够存在这么多年,发展的这么好,一定有它成功的道理,整个公司的运营和管理都是已经经过市场考验的。在这种公司中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跟很多优秀的人一起共事,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样的公司通常还会有系统的培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非常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对后续的职业发展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03

  您的工作经历真的很丰富,包括像您曾在欧莱雅,雅诗兰黛,娇韵诗,法国娇兰就职过,是什么因素让您选择跳槽到不同集团工作的呢?关于跳槽,您觉得大家应该考虑薪资还是发展前景呢?

  我会觉得发展前景更为重要,因为薪资都是暂时的,而发展前景是长期收益

  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一些矛盾,一些不公平的遭遇等等。这种时候,特别容易萌生退意:换个环境,还有工资增长,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其实不然,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换一家公司只是逃避,没有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相比换工作环境的解决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不换环境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继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当然,如果实在没有发展前景,那就另当别论了,该离开还是要离开。在职场初期比较容易有这样的冲动,一方面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时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看见你在公司的未来发展。不妨在公司中寻找一个你信任的人,让他成为你的导师。当你需要做这些很重要的决定时,他能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第三者观点。
  工作经历

  01

  从您的Linkedin看,您之前的工作涉及很多市场学(marketing)专业的知识应用,比如您提到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我们的课程中也有涉及CRM,您能具体讲讲您在工作中是怎么应用CRM并且CRM都给您带来了什么具体帮助吗?

  CRM是非常重要的。客户是生意的基础。我很喜欢跟我的团队讲我自己身边观察到的一些真实故事:2005年左右的时候,上海安福路还不是网红街,但外国人已经比较多了。乌中菜场 — 就是普拉达(Prada)前段时间做活动的菜场,当时主要卖一些当地的菜品。住在周边的老外也会去那个菜场,但很多时候买不到他们想要的菜。乌中菜场靠近安福路这边有一家小店,女老板也卖一些菜,每次都会询问外国人需要什么菜,然后把名字记下来。她还会询问做这些菜还会用到哪些配菜、香料等,也把所有的名称记下来。下一次去她店里,就会发现这些菜都已经有了。渐渐地,光临她小店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她通过这个方法将自己的定位与其它的商店分开,甚至因为推广牛油果成绩突出,获赠墨西哥大使馆送给她的一块匾 “Avocado Lady(牛油果女士)”,也登上了 That’s Shanghai 这样的新闻,更多的人慕名前来。2015年我再次回到乌中路时,来到她的店门口。她有了两家店面,每到周末的时候都是人来人往,甚至有人专程前来。她还认识我,跟我聊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虽然她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但是凭着做生意的本能,她能够精准地抓住一个人群,发掘需求,差异化定位,维持客情关系等。我还注意到她的隔壁有一家面包店,售卖一些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吐司,里面会加肉松和香肠。老板坐在柜台后面,扇着扇子,看着隔壁的人来人往,却完全没法将之转换成自己的生意机会。

  精准定位人群,用合适的产品招募客人,并且通过人性化的服务留住客人,让他们成为忠实客户,甚至愿意帮助你去宣传,这些avocado lady都做到了!我很喜欢这个例子,是因为它很好地说明了生活中处处都有marketing,这也是这个职业非常有意思有活力的地方。时代在变、人群在变、沟通方式在变、消费方式在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持续的观察,持续的学习,保持好奇心,保持同理心,永远能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发掘需求,找到生意的机会
  公司自营

  01

  从化妆品行业,跨行业成为纺织行业的创业者,是什么促成了您做出这样的决定?您认为多年的工作经验为您带来了哪些益处呢?

  确实行业跨得有点大……做纺织品的主要原因是正好有这样的机会。浙江是纺织之乡。我从小就是在织机和布料之间长大的。几乎每家家里都有人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也算是耳濡目染。尽管如此,毕竟两个行业差距还是有些大,所以我报了东华大学的课程,学习纺织的专业知识。电脑里的学习文件夹名字为“活到老学到老”。虽然说跨行业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这么多年在大公司里面工作所累积的的经验,得到锻炼的一些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策略思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是非常有用的。

  02

  您现在作为一个创业者,从您的创业经历来看,您认为一个创业者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呢?

  我觉得创业者最需要的品质是企业家精神。这个词定义很“泛”,说得也很多,以前在公司里面经常被提及,“希望员工都具备企业家精神”。但是作为大公司里面的“打工人”,企业家精神更多是一种工作态度,说到底,即使天塌下来也只不过损失一份工作而已。创业不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必须的品质。

  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WHY ME?具不具备创业的条件?要么有财力,要么有过人之能,要么有非常有创意的金点子,要么有过人的关系网和组织调动资源的能力……总之,需要有能够支撑创业的基础。

  其次,需要有抗风险能力。办企业,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单身时创业固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毕竟也是有金钱投入,也有时间成本。如果有家庭,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加多一些。所以,创业之前,先评估一下项目以及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避免冒进。企业经营过程中,也需要定期评估风险,毕竟企业的成败还涉及到员工的福利。

  同时,还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激情、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开创事业不易,不会一直一帆风顺,难免会有困难挫折。如果轻言放弃,很难会创业成功。如何在全世界都放弃的时候,仍然能够坚信、坚持,守得云开见月明,否则很难等到成功那一天。

  有多少创业者失败,要么没有想清楚就盲目投入,结果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要么没有抗风险能力,结果不得不破产清算;要么浅尝辄止,被困难打败,“死在了成功的前夜”。这也是为什么我主张,除非有特别好的项目以及很急迫的时间特性,否则不如先历练一下,磨练一下自己的品质,再进行创业

  最后,一句忠告: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更不要为了“发财”而创业。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有激情,也更容易坚持。只要持之以恒用心去做好一件事情,金钱的回报自然会来的。

  03

  您站在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还有HR的角度上来看,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一样的同学在市场营销(Marketing)这个行业有竞争力吗?

  HR在招聘的时候,不完全看你的专业,更多的是看你的学习能力(学历只有这个时候有参考意义)、逻辑思维能力(毕竟大部分工作需要用脑)、创造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等。做marketing的话,我还会看一个人对生活是不是充满了观察,是否对商业和人感兴趣,有没有共情能力,等等。我们很多时候研究的其实是顾客的画像、心理和需求,所以需要看你是否拥有同理心,比较容易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进行考虑。对数字的敏感性也很重要。由于marketing的很多工作内容是策略性的,具有前瞻性,需要能够有很强的数据理解和处理能力,让数据说话,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让数据说话,也更容易具有说服力。所以,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一样不是问题,只要你对于为什么不一样有一个逻辑自洽的说法,有一个跟未来规划相统一的考量,能够说服招聘人员 MORE IS BETTER。

  04

  对于像化妆品行业和您所说的纺织行业,在哪个城市就业会是更好的方向呢?是去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发展城市,还是说去一些在正在发展比较有潜力的城市。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取决于你理想行业中的顶尖公司的地理位置,如果顶尖公司都在一个大城市里,而你去别的城市的话,选择就会少很多。看看你想去的公司在哪些城市。这个是职业上的选择。另外还有个人生活上的选择,你可能也有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城市,而这就是你个人需要去平衡的一个地方。

  05

  我们现在选择marketing的同学,会觉得marketing这个行业会是一个更新迭代比较快的行业。您认为marketing会是一个持续性,持久性会比较长的行业吗?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会被更新迭代的,因为行业一直在发展。如果没你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会被淘汰。一定要保持对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还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新的方法一直在出现,但是事情的本质不会变化,只是形式/方式发生了转变。比如说我们以前通过写信联系他人,现在通过手机。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相同的内容和情感,但本质是相同的。再比如,我们以前通过百货公司的柜台购物,后来有开放式货架,再到现在无处不在的网购,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购物这件事情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我认为Marketing就是钻研做生意之道的一个学问,所以只要有生意存在,就会一直有marketing

  06

  您刚才有提到过我们在职场中可以找一位导师(mentor),这样我们的规划可以得到更多的视角。那我们该如何去寻找一个比较信任的导师,然后通过更专业的方式跟人家建立关系呢?

  多观察,通过工作关系,找到你的 ROLE MODEL,你所欣赏的前辈,值得信任的人。我觉得大部分实习生或者刚进入职场的人都会给自己设限,往往会说不出口、问不出口。会担心我跟他是不是距离很远,这样问会不会很唐突。但你是带着诚意去的,没有任何的企图心。只是有一些问题,希望借助于对方的经验,给到你一些建议,或者可以帮助你分析一下。即使被拒绝,你也没有任何损失。勇敢的迈出去,不用太去给自己设限。你坦诚地去问,我所见过80%-90%的情况,前辈一般都会很善意地帮助你。碰到重大决定的时候,不妨可以多问几个人,因为一个人的意见毕竟有偏颇,可以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再做判断。
  职业发展与校友资源部门(Career Development and Alumni Department)致力于为B-Town地区华人及学生学者提供未来职业规划的丰富资源平台,成为学生与校友,企业连接的桥梁,以及通过内部相关求职培训来提升未来职场的竞争力。具体职能包括向学生推荐求职机会,协助企业进行校招,为IU学子扩大人脉网络,个性化地帮助同学找准职业定位,提升申请质量及录用可能性。

  文案编辑:蒋骐丞,翁铭汝,高梦琳

  责任编辑:李畅,王铭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