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8|回复: 0

【IUCSSA】视角九月刊 | 杜克商学院 MBA, Forté Fellow - Candice Hu :忙碌者的精神与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31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视角九月刊
  嘉宾简介
1.jpg
Candice Hu

  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 O'Neill School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 公共事务专业,现就读于杜克富甲商学院 MBA,为Forté Fellow;前五年间先后就职三星、Unity、硅谷老牌风头加速器 Plug&Play 等知名公司;与经理曾于 Plug&Play 建立新的业务部门;对市场调查、以及投资和科技行业的研究别有见地。

  本科

  01

  学姐能能否简单的讲述当时本科的经历以及划?是否考虑了其他的专业呢?

  我本科所在的专业是SPEA,当时选择它是因为在美高AP课程中产生了对社会科学和公共事务这些文科方面的兴趣。虽然之前对商科没有兴趣,但是毕业后依旧进入了商科相关的工作。所以我觉得不管你本科学的是什么,如果你能掌握核心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就可以胜任很多工作,学的专业并不限制你所能做的事情。

  02

  学姐回头来会对本科时的选择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是否有后悔没有去尝试或是觉得当时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本科选择专业和课程时都选了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会计和金融类除了必修的课程上完之后,也就没有更深的去探索。然而在后来的工作中,这些内容都需要靠自己额外去学习补足,所以如果本科期间能把不管是会计还是金融这些硬技能(hard skills)掌握,哪怕你不喜欢,对你也会有所帮助,减少未来职业道路上的学习成本与障碍。

  03

  那学姐当时在IU本科的时用过学校哪些资源?有哪些资源您觉得是学生往往会忽略但是实际很有价值呢?

  首先,我觉得校友资源很有价值。本科时主要靠投简历和与人接触,回头来看,我可以做的更好的是不要害羞,多去向他人寻求帮助。IU许多校友就业于咨询和会计等等,所以IU于对银行业或咨询这种行业感兴趣的同学是个很好的学校,同学们可以联系校友们,他们能够给你指出方向,帮助大家做出准备。

  具体而言,主动寻求帮助包括很多途径:比如 1)与校友交谈  2)在career center 询问老师们是否能介绍自己的人脉于你 4)寻找在校期间可去尝试的项目。最后在机会面前,要把面前之事做好。在未来展现与别人、写于简历上之时,考虑如何见提炼,使这份经验变得具体、吸引眼球、以及跟有竞争力。

  04

  学姐认为自身的哪些优点帮助抓住机遇的呢?作为国际生怎么能够突出于其他的竞争者?

  从内在与外在两个角度分析:

  内在来讲,作为一个本科毕业生那要 1)学会脸皮厚、更主动,作为一个渴望学习的年轻人,只要把握好尺度,经验丰富的人并不会觉得你不好。2)多听、多学、多了解才能看到市场的机遇之处,3)同时内在的反省己身突出与不足,给自己做一个完整的判断 - 先看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再观察有哪些可能的机遇。

  外在来讲,虽然身边国际生大部分留在美国较顺利的为理工科(STEM)做工程或设计师,也看到很多商学院留下做咨询、会计等等,他们有可见的共同之处就是努力的人 (Hustler):有朋友即便H1B被撤回,辗转在悉尼呆上一年,依旧努力回到美国。所以,如果你有这份毅力以及keep hustling的精神,可以做到留在美国。

  05

  专业跟未来方向不搭调怎么办?

  专业与未来方向不搭调不成问题,身边咨询行业的朋友也并不都来自于专门的专业。同时每份专业有自己的优势,比如麦肯锡也有专门针对市场学的部门。同学们可具体查看公司内不同的业务部门(practice),让行业或职位上的人给予建议,与校友询问 “以自身背景是否有可以参加的活动比如info session,networking events” 等等,寻找机会。

  以自身现在的Product Marketing产品营销职位为例子,虽然没有直接产品营销的经历,但是通过与做行业内的人聊天了解到其实所需的核心技能包括了市场调研,随之发现我其实做了很多很类似的工作,也就找到了这两份工作技能之间的联系,并且进行了申请。所以一定要对想申请的工作与职位有足够的了解,再详细研究职位描述,针对的修改简历,体现自己经历的相通性,才能让招聘者感受到“人招过来就可以胜用”。

  实习

  01

  参加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这种实习对以后发展帮助更大呢,还是不要去限制自己,应先去尝试其他更多的领域?

  如果以职业为导向,就走最直接的那条道路,不需要用错误的道路来验证道路的错误。你如果大概清楚自己未来向往的职业方向,可以去研究已经在该领域内取得一定成就的人 ,包括他们职业道路的发展过程,考量是否可以参考他们的经验,选择一条比较直接的路径会更加高效。

  有关实习 ,我推荐大家作为国际生 1)直截了当的去找与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或者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位置,也可以去尝试其他的机会。2) 同时,无论实习是否与你的职业选择直接相关,自己的观念(mindset)和目标都要清晰。比如我要从这个实习中得到什么,实习放到我的简历上能够体现出什么?哪怕工作并不是直接与专业相关联,但如果能让你在其中收获可转移利用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或者在未来面试时跟面试官讲出有力的故事,这也很重要。可能你去了看起来与专业很契合的实习,可你在那做的任务和项目并没有反映出你在这方面真正的实力,那就代表你该去进行一些调整了。

  02

  应选择短期还是长期实习呢?

  实习首先考虑职位与职能,包括:所处的行业,具体所做的工作、所跟的直系领导者、能学习和锻炼到的技能。时间长短甚至工资高低也许都不应作为最优先考量的标准。如果有两个可选择的实习机会,同学们应与招聘经理了解 1)每日日常 2)工作职责 3)项目范围以及4)预期的项目目标等等。同时因为大品牌往往能赋予大家更好的学习机会、接触到更优秀的人、拥有更好的竞争环境,所以应该尽量选择知名公司,这才能更好的提升。

  03

  学姐能否谈一谈当时为什么会在本科期间中国的一个电子制造业兼职实习工作 ,以及为什么能够在上学期间坚持三年之久?

  大学期间我参加了很多方面的社团与活动。我比较爱做一些组织与项目管理这方面的事情,在学校的课余时间可用来积累专业经验以助于未来寻找全职工作。当时遇到了一个在国内的电子制造业公司在美国有一些客户并且有商业发展的需求,我正好有这个机会就去填补了他们的空缺,通过这个经历丰富了简历,通过和他们国内的销售还有产品经理等等的一些接触对整个制造业和工业市场有一定的了解。

  虽然我作为一个本科生,这个经验更多是为自己增加商业经验和熟悉度。后来的一份全职就是在找一个对工业和制造业方向有一些兴趣并熟悉这些专业术语的人,那这个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顺利取得了后来的这份工作。

  最后我想表达,不要小瞧network的力量,可能一些比较独立或者出国比较早的小朋友会认为自己已经出国了,不想再依靠家里/亲戚/朋友了,但其实美国这边的学生刚开始的职业发展也是依靠建立人脉去取得机会,所以不要对有帮助的人脉或机会感到抗拒,只要对你来说是有帮助的就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说不定之后会起很大的作用。

  工作

  01

  学姐能否简单简述毕业之后工作的经历,其中在Plug&Play这个风头加速器的平台成立了一个新的业务部门的机遇是如何形成的?

  我在本科毕业之后先去了一个比较小的私人基金公司,是一个家族理财室,主要负责wealth management和asset allocation。我主要是做投资分析员,挺多投资行业的职业发展的一开始就是做类似类型的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做调研:比如负责科技产品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等。我当时就是通过这个公司去建立了一些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的联系。

  我工作一年之后,正好了解到Plug & Play有一个新职位开放,是供应链链和物流以及工业4.0的一个偏工业方向的投资经理(associate),我就去面试了这个职位。因为我本科的时候有工业相关的兼职经验,我对这些行业涉及的内容、语言、 具体B2B的是怎么运行的都还是有了解的,HR觉得我与这个职位有关系的。这就是就是我过渡到PP的一个机会。Plug and Play已经在风投行业很多年了,其他的一些投资方向都很成熟了,包括像金融科技、医疗等等。当时供应链和工业4.0 这个方向是比较新的,但投资和创业市场都有很大的需求,有很多的有限责任合伙人/股东都想要给我们投资,于是我和我的老板就建立了这个新的initiative,他作为Managing Director和我作为Program Manager,最开始就只有我和我老板两个人。

  02

  以复兴锐正资本公司为例,应当从哪些方面去考量一个公司以及其职位呢?

  首先要看行业,要首先知道这个时代哪些行业发展较好、更有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去对了行业对于再找新工作,以至于再转职业都好,所以第一份工作要看仔细。当时我所在的那一批行业在较好的年份里,同时自己对投资分析、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等等较感兴趣,也就在选职位之时很清晰想要以投资这方面为主进入风投。

  03

  学姐做了众多行业研究性质的工作,能否聊一聊怎么获得如此庞大的知识储备?对于市场研究这类工作有怎样的心得?

  如果想要进入投资行业,你都会经历从一个小白做起,使劲的加班、去做这些研究、跟创始人聊、跟行业里的人聊,这一份非常痛苦的经历,你会有很差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来自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和持续学习。比如加入一个较成熟的基金,特别是大公司们,会对偏年轻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将方式方法和逻辑框架教与你,给予你行业内的联系,让你去遵循一到两次。当第三、第四次时,会发现对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也就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体系。

  MBA

  01

  是什么促使您本科毕业六年后选择MBA?MBA最好的获取时机是什么?

  在本科之后我没有直接申请是因为MBA一般不是本科毕业就去的,一般来讲这个项目的硬性要求都是要有至少2-3年的工作经验的。而且如果想要进比较好的一些MBA项目的话,招生官会看你的工作经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雇主的推荐信、公司的知名度和工作内容等。

  选择现在进入MBA具体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1)一是外部的市场情况。在我申请MBA的时候,正好是整个投资周期在低潮的时候,工作上也有比较大的阻力。投资行业,特别是在硅谷的风险投资(VC)行业,我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只有本科学历的一个亚洲女生的话想往上升职会有一些困难。但即使这些现象存在,我还是想要自我突破一下,再去拿一个更高的学位,把自己的简历变得更强有力再回到VC行业。之后,我可以去做更高的一些职位,可以看得到向上的的收获空间。2)其次内部的情况。我觉得在投资行业做久了之后有一些疲惫。一开始几年的工作时间较长,要学习的东西多,而且一般公司的老板都是有丰富经验的人,你会经常参与做报告、开会等,这些都需要你去充分的准备,所以在那个时候的压力非常大,我也就想职业暂休,去上学,充实下自己,有个事业上的突破。3)还有一点就是在投资行业做了几年之后,我发现很多的时候都在做翻新,我没有脚踏实地,真正去做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一个客户。于是,我就想通过MBA做一个短期的职业匹配,进入到科技行业,具体去做某些产品,具体去服务一些客户,然后去实实在在到行业中去,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去读MBA。

  02

  本科生在毕业之后应当选择一个硕士项目还是直接去工作?

  我觉得这个没有一个完全确定的答案。这个选择非常看个人的情况,看你的专业,也看你的工作的职业走向。读MBA的同学,要么就是想要有一个职业转变(career change),或者想要有一些向上升职的可能性。比如说可能本身不是做IB的人,想要进IB,读一个MBA会有帮助。或者是本身已经在某一个领域里了,但是需要一个更高的学历进到管理层,MBA会帮助到你。所以这个没有办法说你更适合读master还是MBA。如果你是一个对engineer或者做技术类的职业的人,那可能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才是更适合你的。

  03

  您在在攻读杜克大学的MBA课程期间,是因为什么样的初衷,选择了去获得coursera的许多数据与模型方面的证书?

  我觉得我害怕安分于现状的人。我希望自己的技能一直是与时俱进的。特别是如果在一个节奏比较快的城市,身边的朋友都是学历很优秀的,或者说工作也不错的话,你一定会不希望自己是“冒名顶替者”(imposter),就想要持续学习。当时想要获得coursera的这些证书,是因为我觉得我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在工作读书之余去学习一下。

  这些证书还是蛮有用的,因为数据分析在现在的市场上一定是有用的。具体在什么时候能够帮助到我,可能等我之后再次工作后才能看的出来,但对于当下的我来说就是满足了我想要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心态。
  职业发展与校友资源部门(Career Development and Alumni Department)致力于为B-Town地区华人及学生学者提供未来职业规划的丰富资源平台,成为学生与校友,企业连接的桥梁,以及通过内部相关求职培训来提升未来职场的竞争力。具体职能包括向学生推荐求职机会,协助企业进行校招,为IU学子扩大人脉网络,个性化地帮助同学找准职业定位,提升申请质量及录用可能性。

  文案编辑:谭志成、黎芮宁、陈雨欣

  责任编辑:刘雨霏、刘亦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